教学改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改革 > 正文

迎评促建 | 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应知应会(三)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次数:

教学工作评估指标包括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实习等5个一级要素,细化为15个二级要素和29个观测点,将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地域服务与行业对接、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教育家精神引领队伍建设等要求,贯穿各关键要素,融入主要考察内容。

1.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专业

专业包括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就业状况3个二级要素。

专业的要素内涵及观测点包括:

(1)服务龙江“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聚焦中俄边贸、冰雪文旅、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能源及原材料、生态安全、养老托育等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对接行业产业链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专业,有效开展“双论证”工作,主要专业(群)符合行业特点、地方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需求,能够支撑学校凝练形成办学特色及优势。

(2)有明确的专业设置标准和程序,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国家《专业目录》《专业简介》每3-5 年调整或适时更新专业,注重培养优势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3)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可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专业,主要专业(群)资源配置、学生规模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匹配度高、社会认可度高。

(4)主动适应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的新要求,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协调,重点发展产业急需或紧缺专业,结合产业技术突破、工艺改进、业态升级等情况改造升级现有专业、及时开设新专业(方向),培育孵化新兴专业,主要专业(群)非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预警”或“限制发展”的专业。

(5)具备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场所、师资队伍和设施设备等条件和保障,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有效。

(6)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三全育人,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

(7)落实国家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要求,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合理,实施规范,修订及时。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机制。制定职业教育对外(俄)交流合作工作规划,推进“开物工坊”职业教育出海项目资源共享。

(8)依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集群)需求,坚持校企协同育人,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与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

(9)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严格落实就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积极开拓市场化、社会化促就业资源,深入挖掘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将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不少于38学时、2学分保障。

2.教学工作评估指标——课程

课程包括思政课程、课程建设、教学与评价3个二级要素。

课程的要素内涵及观测点包括:

(10)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开齐开足各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覆盖全体学生,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学分不少于1学分,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11)课程设置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符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达成。

(12)结构合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专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群)要求,突出实践性和递进性;选修课程体现专业和区域特色,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0%。

(13)课程内容反映企业(行业)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对接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绘制能力图谱;根据产业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相关领域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14)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具有职业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15)坚持因材施教,利用数字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专业课程广泛采用“学中做、做中学”。

(16)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多元主体参与教学评价;常态化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运用数智化管理,规范采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落实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评价结果运用于教学改进。

3.教学工作评估指标——教材

教材包括教材管理与选用、教材开发2个二级要素。

教材的要素内涵及观测点包括:

(17)落实国家教材管理有关规定,党委(党组织)对教材负总责,建有教材工作委员会、教材管理制度并运行有效。

(18)使用国家统编的思政课程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优秀教材、规划教材;专业课程主要选用校企合作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教材。

(19)校企联合创作编写教辅材料,创新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说明书)式、融媒体式等新型教材,推进数字教材建设,教材内容符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规范)要求,体现课程思政和产业变化。有鼓励教师参与教材建设、开展教材研究的制度和措施。

4.教学工作评估指标——师资

师资包括师德师风、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数量结构、职业能力4个二级要素。

师资的要素内涵及观测点包括:

(20)践行教育家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健全师德教育、典型引领、教师准入、日常监管、考核评价、监督指导、举报核处、责任追究、权益保障、责任落实等10项机制,对师德违规“零容忍”。

(21)专职思政课教师与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不低于 1:350,专职辅导员与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不低于 1:200,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不低于1:4000,且至少配备2名;思政教师与辅导员深入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运行。

(22)符合《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要求;师生比不低于1:18,“双师型”专业课专任教师数量占专业课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不超过30%,有校企混编“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23)专业带头人定期到企业(行业)工作、挂职锻炼或开展项目合作;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累计1个月在企业(行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专业(群)新进的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

(24)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适应现代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细化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点,针对性提升教师能力;专任教师数字素养适应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要求。

5.教学工作评估指标——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包括实训条件、岗位实习、安全教育3个二级要素。

实习实训的要素内涵及观测点包括:

(25)校内实训设备、实训工位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实训经费有保障;主要专业(群)建有基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标准的实训基地;设施设备管理规范,利用率高。

(26)建有相对稳定、满足教学需求的校外实训基地且有效使用,能够体现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27)实习岗位、实习内容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将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纳入实习内容。

(28)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依法保障学生权益。

(29)开展学生安全知识、劳动保护、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运行和管理规范。

校长信箱:qsz2409013@163.com
招生电话:0452-2409077  2409088  邮编:161000
学校电话:0452-2409019    传真:0452-2409013
通讯地址: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民航路566号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 版权所有   
黑ICP备 05005228号   黑公网安备  23020402000010